首页>以案释法

检而言之 | 病急乱投“公”?“问公”求医酿惨剧

    作者:叶喆、吴语桐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990

24 (1).png


在海南,古时候民间曾盛行“求神问公”一说。但现如今,公期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本村或本境群众祈求幸福安康、平安顺遂的公众活动,热闹程度堪比过年。




李女士

我儿子一天到晚都不出门,也不吃饭,整天盖着被子在自己房间待着。


李女士

你帮我看看他到底怎么回事?

你们家门上没啥事儿,但是你儿子身上有个“公”。


梁神婆



李女士的儿子有精神病史,随着病情的稳定,逐渐放松了规范治疗。今年,李女士却将儿子康复的希望寄托在了“神婆”的身上。这个错误的决定差点儿让自己丧了命。



“爱带我去看咯”,“问公”求医酿惨剧

李女士和吴某是母子关系。

事发前两天晚上,吴某突然在没有缘由的情况下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到达医院后,吴某在家人的陪同下住院检查,确认身体状况良好后,两天后便出了院。

作为母亲,李女士还是免不了担忧,便萌生了“求神问公”的想法。在家人反复劝说下,本生抗拒之心的吴某便顺从了,然后便有了开头李女士询问“神婆”的那一幕。

李女士带着吴某看完神婆后便返回家中,感觉儿子的状态不错:“他的状态就平稳了很多,吃饭也会喊我们。”晚饭后,李女士和邻居闲聊起来,感觉“公”的效果不错。

此时,吴某在家里隐隐约约听到母亲背地里“蛐蛐”自己:“我顿时气愤起来,都是她害的我。”便突然萌生了杀死母亲的想法。

随即,吴某在厨房拿了一把菜刀来到母亲的房间等待。在李女士聊完天回到自己房间门口时,吴某一下子冲了出来,朝李女士砍去。

吴某的哥哥听到打斗的声响,抄起椅子就朝他身上用力砸,试图解救母亲。可此时疯狂的吴某凭哥哥一人之力已难以阻拦。

闻声而来的吴某父亲和邻居们一同上阵帮着制止吴某。吴某手中的刀被夺下,人也被拉开来,待冷静后,坐在家门口的地板上,看着已经倒地昏迷、遍体鳞伤的母亲,嘴里反复念叨:“爱带我去看咯。(译:让你带我去看公)”

送往医院急救时,李女士面部、头部后侧、双手手腕、手指处等多处被砍伤。后经鉴定,李女士伤情为轻伤一级。

凡事必有前因,“问公”成为惨剧导火索

病情已经平稳的吴某,怎么就突然发狂,连母亲也不放过了呢?

从亲友后来的叙述中,我们得到了答案。

吴父回忆道,不久之前吴某喝酒回来与父亲吵了起来,也想用刀砍人。两人在争吵中,吴某的刀被打掉了,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在砍伤李女士前,吴某也出现了一定的精神症状,觉得自己的喉咙骨头断了掉到肚子里去了,便主动打了120急救电话。

医院否认了自己“感觉”有病的判断,事发当天的“问公”,李女士回来跟邻居的交谈,最终成了吴某发病砍伤亲妈的“导火索”。

经鉴定,吴某在本次作案时患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对本次作案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悲剧发生前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但悲剧来临时,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请相信科学,而非怪力乱神
之说

案件移送至万宁市检察院后,检察官认真审阅案件材料认为,吴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但基于吴某是在其精神病发作期间持刀砍伤其母李女士的,其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且吴某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母亲对他的行为表示谅解。

最终,万宁市检察院对吴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回顾案件,我们不禁提出疑问。

如果在家人的帮助下,吴某没有停止规范治疗,会如何?如果家人能多关心他一些,把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结局会不会改变?如果重视他的想法,没有相信所谓的“公”上身,是否会避免悲剧的发生?

可现实没有“如果”,时空不会倒流,一切不能重来。健康的体魄、困难的解决、内心的困惑、顺遂的人生都需要靠实实在在的人努力达成。

微信图片_20241122163545.jpg

  网编:叶喆
相关阅读 :

省内各级检察院:

省检察院 一分院 二分院 海口市院 三亚市院 儋州市院 三沙市院(三沙群岛院) 琼海市院 文昌市院 万宁市院 东方市院 五指山市院 定安县院 屯昌县院 澄迈县院 临高县院 昌江县院 乐东县院 白沙县院 琼中县院 保亭县院 陵水县院 龙华区院 美兰区院 琼山区院 秀英区院 洋浦区院 三亚城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