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察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次数:20
北满(密山)国际交通站遗址
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成立北满地方委员会,并很快在哈尔滨道外水晶街“哈尔滨书店”成立地委机关地下联络站,负责人为秦墨林。同年5月,为了完成护送来往于苏联的中共领导干部等任务,北满地委派苏子元、王纯一到绥芬河,建立了国际交通联络站。1927年到1929年,中共哈尔滨地委先后派苏子元、王栖真等人,在密山的当壁镇、二人班,开通了对苏境内的图里洛格至海参崴国际交通站,史称“北满(密山)国际交通站”。
北满(密山)国际交通站的交通线路有两条:一条是为中共满洲省委、吉东特委服务而建立的,即傅文忱负责跑的交通线,线路为中共满洲省委(哈尔滨)—吉东特委(牡丹江)—密山二人班(徐家馆子)—中苏边界当壁镇(前苏联图里洛格)—海参崴(共产国际远东办事处)。
另一条是为共产国际和反法西斯战争服务而建立的,线路为中共满洲省委(哈尔滨)—吉东特委(牡丹江)—密山县城(今知一镇)—当壁镇—前苏联图里洛格镇。
地下交通机构的任务主要有5项:一是传递中共中央(含驻莫斯科代表团)、满洲省委和各省委(特委)的各项指示、文件、书报等;二是掩护迎送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巡视指导抗日救国工作,或者去中央、省委、苏联开会、学习、培训、汇报、请示工作;三是侦察与传送日伪军各种活动情报,为制定作战行动方案提供准确依据;四是筹集和运送各种作战物资,以及吃穿等生活用品;五是潜入虎穴,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伪军和开明绅士参加抗日斗争,里应外合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敌强我弱和敌后完成上述任务,对交通站的选定和交通员的素质要求极高。首先是交通站地址的选定。在地理条件上,既要较为隐蔽,又要便于机动;既不易遭敌人破坏,距离日伪军据点太近;又不能太偏僻,不便于行动。比如,二人班海晏村,既距离苏联边境较近,又远离县城中心,便于隐蔽。而当壁镇交通站则设在边境线上,便于人员往来。这个交通站在日寇侵占密山后,又搬到密山县城附近,以伪装身份作掩护,完成交通任务。
站内交通员选配则标准更高。从已公开发表的东北及黑龙江抗日战争时期的史料,以及来自敌伪档案资料来看,在党内的、军内的、群团组织内的交通员,投敌变节者极少。
当时地下交通站有三个特点: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以隐蔽斗争为主;交通工作的职业化和群众化相结合,以职业化为主;国内的交通和国际交通相结合,以国际交通为主。
资料来源:《中共密山历史》(密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省内各级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