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义网 作者:史隽 周涵睿 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次数:51
开放前沿,法治护航
浙江义乌:融入涉外法治大协同格局,依法深化涉外检察履职实践
图①:2024年8月15日,义乌市检察院在国际商贸城检察室就一起拟不起诉案件举行公开听证会。
图②:今年7月9日,义乌市检察院向公安机关送达《金融犯罪检察白皮书》。
图③:今年4月16日,检察官向外籍人士作普法宣传。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余名境外客商常驻,商品贸易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联全国110万户市场主体、210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万产业工人……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有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称号的浙江义乌在国内外经贸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如今,站在义乌新一轮国贸改革的潮头,义乌市检察院立足区位特色,先后出台《服务保障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1557”行动方案》《护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六条举措》,制定《义乌市外国人犯罪案件办理意见》,聚焦跨境金融、涉外知识产权、外商服务等领域,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注入检察力量。
今年1月,义乌市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确定为涉外检察工作基层联系点,标志着该院在完善涉外检察工作体系、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又取得关键性进展。
精准打击金融犯罪
改革开放使义乌成为从“买卖全国”到“买卖全球”的世界超市,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则是世界超市发展背后的隐形助力。然而,随之而来的跨境金融领域刑事犯罪活动也有抬头之势。如何精准打击涉“一带一路”金融犯罪,成为检察机关思考的重点。
2024年3月,一起非法经营案被移送义乌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犯罪嫌疑人苏某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某外商的安排下,通过自己名下控制的空壳公司,以虚构交易再办理退款等非法方式向指定收款人账户支付人民币资金,完成外币的支付结算。“本案案情并不复杂,办案难点在于: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不承认其有套现刷卡行为的主观故意;客观方面,刷卡数据非常庞杂,要排除真实交易数据才能核实刷卡套现金额。”办案检察官黄志兵告诉记者。
据此,办案检察官列出核对手续费部分的金额、提取聊天记录中的表格以核实刷卡金额等5个方面的补充侦查意见,引导公安机关对苏某控制的空壳公司交易流水进行核对,从而固定刷卡套现金额。最终,在排除真实交易金额的基础上,检察机关对详细刷卡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固定犯罪事实,查清涉案金额4.9亿余元。犯罪嫌疑人苏某明知其公司账户入账虚假贸易资金,仍按照某外商要求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的非法经营行为得到证实。
经义乌市检察院提起公诉,5月27日,义乌市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苏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案件顺利办结,义乌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门梳理总结近五年金融检察工作情况,于今年7月正式发布《金融犯罪检察白皮书》。“白皮书围绕完善执法司法衔接机制、推动严密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犯罪预防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治理建议,为防范化解涉‘一带一路’金融风险提供了参考。”该院经济犯罪检察部门负责人金隽婷表示。
针对该案暴露出的某商业银行监管不到位问题,义乌市检察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于今年8月向该商业银行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市场采购业务的审查,改进业务审核方式,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该商业银行立即梳理该案涉及的跨境贸易审核要点,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审核意识与能力。
在高质效办理金融犯罪案件的同时,义乌市检察院对利用“一带一路”结算便利实施金融犯罪和危害金融领域改革犯罪开展专项监督,协同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涉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业务案件办理协作机制,有效凝聚执法司法合力。
护航国货品牌出海
“多亏有检察机关的积极指导和帮助,我们无偿受让了在海外被抢注的商标,国货出海更加顺畅了。”日前,国内某知名品牌化妆品公司负责人再次致谢,让检察官孟庆赢颇感欣慰。
2023年9月,义乌海关查获了一批假冒国内某知名品牌商标的化妆品,涉案金额7.2万元。当年11月22日,公安机关立案,义乌市检察院受邀第一时间介入侦查。“我们从货物报关、物流记录等入手,迅速锁定侵权商品的所有人张某。”孟庆赢告诉记者,检察机关同步固定涉及交易订单、物流记录、货款结算等信息的电子数据,短时间内查明生产源头,实现了全链条打击。
张某到案后交代,2023年3月,其受委托在国内生产假冒某知名品牌洗面奶和精华液,再出口至南美某国。犯罪嫌疑人吴某甲在某网络平台接到张某的定制订单后,找到犯罪嫌疑人吴某乙,由其负责具体生产,并联系包装商尚某印制有该品牌商标的塑料软管。
办案过程中,义乌市检察院依托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点,启动诉前调解程序,促使被侵权公司与张某等4名嫌疑人达成和解协议,尽最大可能帮助权利人挽回损失。办案期间,被侵权公司负责人的一句话引起检察官的注意,“2020年,我们的商标被他人在南美某国抢注,导致做海外生意非常不方便,很容易发生贸易纠纷。”
企业有需求,检察有回应。对被侵权公司遭遇的困境,义乌市检察院积极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帮助企业海外维权,最终促成被侵权公司无偿受让海外被抢注商标。鉴于张某退赔被侵权公司损失得到其谅解,还积极参与其海外商标转让事宜,检察机关参考公开听证会听证员评议结果,于2024年8月对张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向行政机关送达检察意见书,由行政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针对该案暴露出的被侵权公司在国内授权、国外品牌布局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义乌市检察院向被侵权公司制发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供应链管理的检察建议,联合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专家给企业作“法律体检”,发布《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检察白皮书》,做深做实检察护航“国货出海”工程。
今年4月,义乌市检察院会同义乌市司法局在国际商贸法务集聚区建立义乌市护航市场发展投诉监督中心。“这将为义乌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新平台,为满足义乌市场主体海外权益保障需求注入新动能。”义乌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牛大庆介绍,该投诉监督中心集成线索受理、服务预约、涉诉情况反馈等功能,截至今年8月,已接收相关线索8条,其中一条线索成案后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控申条线典型案例。
深入开展综合治理
“原以为中国法律对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但这堂课让我听得明明白白。”日前,印度商人尼罗斯听了义乌市检察院举办的普法课后,对检察官感慨道。
由于距义乌国际商贸城较近,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位外籍人士,被称为义乌的“联合国社区”。如今,义乌市检察院定期举办的全英文普法讲座,已成为该社区“老外”们获取中国法治信息的“第一站”。
作为世界小商品集散地,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其中有超过2.1万人常驻义乌。如此庞大的境外客商数量,给义乌基层治理和涉外法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义乌市检察院与时俱进,不仅制发《外国人犯罪预防与治理》专题白皮书,还于今年5月在鸡鸣山社区设立“涉外检察工作联络站”。该院专门出台《涉外检察联络站工作方案》,以社区为点位,以普法课堂、涉企服务、矛盾调处、人才培育等为载体,组建“丝路检驿”涉外检察法律服务团队,为外籍居民、涉外企业持续提供“生活+经营”全方位法律指引。
义乌市检察院为在义外籍人员定制的全英文普法系列课程,内容涵盖外籍人员在中国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普法过程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该院已举办系列活动10余场,覆盖外籍客商1200余人次。义乌市检察院“丝路检驿”涉外检察法律服务团队还制作了专题普法光盘,同步印发英语、阿拉伯语、韩语等多语种普法宣传手册,以满足外商个性化法律需求。
除了普法,义乌市检察院还“实打实”地在履职范围内为外籍人士排忧解难。如联合社区、公安机关、司法局等共同成立涉外纠纷调解窗口,邀请外籍调解员来调解外国人之间、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矛盾,即“以外调外”。“我们这些外籍调解员能让外籍人士更有亲近感,更易打开对话的窗口。”多次参与调解工作的拉姆感慨道。
2024年10月,一名在义乌印度籍商人涉嫌殴打中国公民王某致其轻伤。义乌市检察院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外事部门,并对犯罪嫌疑人开展背景调查,发现该外商已在义乌经商、生活16年,日常表现良好。为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义乌市检察院引入外籍志愿者参与调解,组织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很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本来就出于误会,如果能和解就皆大欢喜了。”在拉姆的耐心劝说下,犯罪嫌疑人主动向被害人王某赔礼道歉,取得其谅解。义乌市检察院就该案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外事部门工作人员参加。参考听证意见,该院对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鸡鸣山社区书记王校校看来,检察机关在该社区建立涉外检察联络站,以多种形式推动外籍人员犯罪预防与治理,为服务和管理好社区外籍人员出了不少力。“正因为有了检察机关的充分履职,外籍居民才能摆脱法律方面缺信息、缺资源的困境,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义乌。”
为实现涉外检察与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义乌市检察院在鸡鸣山社区开设法律咨询窗口,定期为外籍人员解答法律问题。“鸡鸣山方案”的成功经验将在义乌市其他7个国际化社区全面推广。
“越是开放前沿,越需要以法治筑牢发展之基;越是文化多元,越需要以共情凝聚治理共识。我们将继续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依法深化涉外检察履职实践,为护航‘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义乌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新表示。
省内各级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