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义网 作者:王男 冯志兵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次数:110
以学促干提质效 “扶光学堂”砺精兵
长春朝阳:品牌建设赋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8月29日,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扶光学堂”开讲,该院干警讨论一起盗窃案金额认定问题。
“蒋某盗窃案中涉案金额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被害人陈述与客观证据存在矛盾,是证据不足,还是需要改变指控罪名?”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普通犯罪和重大犯罪检察部“扶光学堂”上,随着该院副检察长张春雨的开场白,一场围绕在办疑难案件的研讨随即展开。检察官逐项梳理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要旨,同时聚焦近期办理的蒋某盗窃案证据链疑点,从法理阐释到实践操作,争鸣声不绝于耳。
这场思想碰撞的日常,是该院打造“扶光学堂”培训品牌的生动缩影。为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动基层检察院办案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该院各部门分设扶光小学堂,每个扶光小学堂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利用半天时间组织干警学习上级院最新部署、党风党纪、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和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并常态化复盘疑难复杂案件,打破以往“只办案不学习”“凭经验办案”“就案办案”的惯性思维。
“‘扶光’寓意托举、照亮,所以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充电站’和‘磨刀石’,让干警在持续学习中增智提能,在真案实战中淬炼内功。”据张春雨介绍,“扶光学堂”旨在落实“三个打破”——打破只办案不学习的习惯、打破只低头办案不抬头看路的习惯、打破就案办案的习惯,最终目标是锻造一支能办精品案、高效案、高品质案的检察队伍。
“扶光学堂”何以能够“淬火成金”?为了让理论落地,助推高质效办案,该院精心设计“扶光学堂”双重学习路径。
“新规解析+研习论见”解难题
学习绝非走过场,而是直指办案痛点,打通实践梗阻。该院各部门在每周开展的扶光小学堂活动中,不仅解读“两高”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更立足案件办理中的实际困境与疑难点,组织开放性分享交流活动。
活动中,资深检察官将重点疑难案件置于讲台上深度剖析,真实展现办案脉络、关键证据链条,并坦诚分享办案中遇到的困惑与瓶颈,带动集体思考。青年干警同样成为分享交流的生力军,他们结合所学、所思、所办,带来充满活力的理论解析与实践心得。比如,干警杨蕊莲总结梳理了《聚众斗殴案证据审查难点及实务要点》,探讨主观故意与行为作用的证明标准;干警陈思宇通过探讨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分界限,厘清了“职务便利”与“工作便利”的司法认定;干警肖博阳分享了高空抛物的入罪标准与证明路径,等等。
不同经验、不同视角的思想碰撞,将理论学习与案件办理无缝衔接,激发出破解难题的真知灼见。如就该院办理的一起疑难复杂诈骗案,检察官通过学堂讲评,引发关于电子证据鉴定瑕疵的讨论,最终推动调整补充侦查方向,夯实了指控体系。据统计,自开设“扶光学堂”以来,该院各部门围绕5项新规重点进行解析,并对17个重点难点案件进行深度讲评与“回头看”,由此推动10余起在办案件精准确定了定罪依据、明晰了案件证据补充关键点,优化了控方论辩策略,并梳理发现了类案共性争议点。
“实战实训+标兵示范”提素能
学堂不仅是学习场,更是能力的“演兵场”。起诉书如何做到无一字不精确、无一字不规范?在一堂关于起诉书制作的“精修课”上,该院刑事检察部负责人张亮结合全国优秀法律文书范本和该院自办案件,逐字逐句分析论证逻辑与语言的精准性,让青年干警印象深刻。这种精益求精的高标准、严要求管理模式,正转化为提升办案质效的新动能。该部门定期组织干警观看全国优秀庭审录像、公诉人大赛精彩辩论视频,仔细揣摩控辩技巧与临场应对策略,并由资深检察官、业务竞赛标兵担纲主力,通过模拟讯问、焦点论辩、法律文书讲评等形式,在沉浸式互动中磨炼干警实务技能。
持续的智力投入正结出累累硕果。2025年上半年,该院“扶光学堂”的沃土孕育出“硬核”成绩单——
检察官张乃夫依托“扶光学堂”锤炼打磨的课程《刑事实务中想象竞合思维的反思与重构》,凭借深度贴合实务的真问题研究和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荣膺吉林省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第一名;该院申报的两项全省检察重点课题已顺利结项,该研究成果正是来源于“扶光学堂”多次讨论形成的观点碰撞和集体智慧结晶;与此同时,一套针对特定犯罪类型的类案办理模型也初步成型,目前已作为典型案例培育库模型报送上级院;两名在“扶光学堂”崭露头角的青年干警,在长春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素能提升月”专项行动中脱颖而出,并入选全市检察机关“青蓝计划研修营”,成为该院新生代的中坚力量……
从解决个案争议,到提炼类案规则,从提升个体素能,到厚植整体实力,“扶光学堂”正成为推动该院战斗力持续跃升的强大引擎。当前,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正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学增智、以学促干,持续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注入澎湃动能。未来,“扶光学堂”将继续深耕细作,让知识的“扶光”持续照亮公平正义之路。
省内各级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