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董凡超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84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我们纪念这场伟大胜利的重要方式。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其革命事迹和精神不容歪曲,肖像、名誉不容侵犯。
近年来,全国政法机关对侵犯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坚决捍卫英烈尊严荣光,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氛围。本版今天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延安市宝塔山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前,遇到私自放飞无人机的行为,民警只能以制止和批评教育为主;《条例》出台后,公安机关可对此进行罚款,执法底气更足,法律震慑效果提升了。”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宝塔派出所教导员李鹏鹏深有感触地说。
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宝塔山下安葬着革命征途中牺牲的众多烈士。
4月23日,延安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发布《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标志着对宝塔山的保护工作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力量,坚决捍卫英烈尊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上下功夫,在全社会树立了尊崇英烈、保护英烈的鲜明导向。
依法维护英烈尊严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专门条款:“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作为特别法的英雄烈士保护法,构建了民事、刑事、行政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依据法律规定,对英烈权益的保护不仅涵盖已故英烈的人格权益,还延伸至英烈遗属的权益以及英烈纪念设施的保护。
……
近年来,关于英烈保护的法律体系持续完善,为全社会崇尚英烈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河南省配套出台《河南省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条例》等,对全省英烈保护提供了坚强有效的法治支撑。为着力解决烈士纪念设施“由谁来管、怎么管、如何用”的问题,福建、江西等地出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的权责界限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检察机关着力构建“刑事打击+民事追责+行政监督+社会预防”的立体化保护体系,通过持续履职,实现了从个别保护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深刻转变,使尊崇英烈成为全社会的法治共识,有效维护了英烈尊严和社会公共利益。
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判实践,依法审理了一批涉及英烈名誉、荣誉权益保护的案例,亮明人民法院依法坚决打击贬损、诋毁英雄烈士名誉等违法行为的司法态度,积极促进和引领全社会形成尊重英烈、推崇英烈精神的社会风尚。
织密文物保护网络
盛夏的午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九龙镇“红军洞”烈士陵园松涛阵阵,庄严肃穆。
2021年,禄劝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时,发现“红军洞”烈士纪念设施存在管理保护不到位、红军烈士遗骸未得到妥善安置等问题。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后,禄劝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开展专项保护工作,再次整理红军长征路过此地的历史文化档案,并对烈士遗骸重新妥善安置。
如今,“红军洞”作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和学生来到这里参观学习,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烈。
烈士纪念设施是纪念缅怀英烈、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政法机关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聚焦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不到位,以及其他违反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强履职,为捍卫英雄烈士荣光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昔日断裂的纪念碑已经修复,管理制度挂牌上墙,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前不久,贵州省凤冈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人民监督员等对一起督促保护抗战文物公益诉讼案开展回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数凤冈儿女投身报国,英勇牺牲。1938年7月7日,为悼念死难将士,振奋抗敌决心,凤冈县立下“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今年2月,凤冈县检察院接到线索称,纪念碑原件断裂未修复,现有存放地达不到基本的馆藏条件,文物安全得不到保障。
经过核查研判,凤冈县检察院依法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文物收藏管理单位健全文物安全制度及责任体系,落实文物安全措施,推动可移动文物定级、修复、日常监管等规范化、常态化管理,保障文物安全。收到检察建议后,有关部门聘请专家,修复断裂残碑,并设置专门房间存放该纪念碑原件,建立健全文物巡查与监测制度、档案管理、文物交接制度等,明确专人看护,完善消防设施,确保文物安全。
英名因传承而不朽。每一起涉英烈权益保护案件的成功办理,都是一次红色精神的庄严接力。面对损毁革命文物、诋毁英烈荣光、怠于保护纪念设施等行径,各地政法机关坚持履行法定职责,织密文物保护网络,以法治力量守护英烈荣光,赓续红色血脉。
充分履职凝聚合力
现代科技为铭记英烈、传承精神提供了新路径。2024年9月24日,第三批寻亲成功济南战役无名烈士集中立碑仪式举行。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这场战役中,5000余名烈士长眠泉城。由于当年战事匆忙,部分牺牲烈士只能就地掩埋,捧土为墓、削木为碑。久而久之,姓名、籍贯无从考证。在英雄“无名”变“有名”的背后,是济南市司法鉴定机构突破技术难关,充分发挥DNA鉴定的专业技术优势,为后续烈士认亲比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数据支撑,实现了“通过DNA技术,照亮烈士回家的路”。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力打造司法鉴定‘金招牌’,充分发挥司法鉴定技术的优势作用,在‘失踪烈士遗骸搜寻保护和为烈士寻亲工作’方面贡献更多司法行政力量。这是市司法局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济南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践中,各地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凝聚多元共治合力,让尊崇英烈、捍卫英烈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发布一批英雄烈士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捍卫英烈荣光,共同推动构建英烈保护协同共治大格局。最高人民法院专门下发通知,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大对英烈人格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烈属的司法救助和人文关怀等作出部署。
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与网信、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互联网、出版物、影视作品等领域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侵害英烈权益的行为。重庆、陕西等地检察机关联合教育、宣传等部门,推动英烈事迹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让更多人了解英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省内各级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