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满宁 李瑞丰 发布时间:2025-07-16 浏览次数:18
本报讯(记者满宁 通讯员李瑞丰)“到了汽修公司,我会积极参加新能源汽车维修研学项目,学到真技术,今后挺直腰杆做人!”日前,重庆市长寿区晟霖学校内,在检察官、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见证下,小涛(化名)以高分成绩结业。10个月的不良行为矫治结束了,他即将前往某汽修公司开展为期3个月的研学实训。
小涛之所以能到汽修公司参加实训,得益于长寿区检察院探索建立的专门教育与观护基地衔接分流帮教机制。
2024年6月,15岁的小涛因参与一起团伙抢劫案,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抢劫罪移送至长寿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在审查案件时发现,小涛并非主谋,也未分赃款。社会调查显示,小涛生活在农村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初中毕业后他经常在网吧等场所流连,结识不良青年,最终因所谓的义气误入歧途。鉴于小涛是从犯,有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并获得谅解等情节,同年9月,该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设置为期1年的考验期,并将其移送至专门学校接受不良行为矫治。
在一次回访中,检察官了解到小涛入校后表现良好,但也经常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结业后该何去何从。该院与专门学校联合调研后发现,小涛的情况并非个例。为解决这一问题,长寿区检察院多次与该区教委、妇联沟通,一个想法逐渐成熟——开通专门学校与一线企业的“绿色通道”,让表现优异、学习意愿强的孩子去企业学习技术。
经过多方协调,当地一家作为观护基地的汽修公司成为首个试点单位。在充分评估小涛的在校表现、征求小涛及其监护人的意见后,长寿区检察院将他推荐到该公司,让他跟随经验丰富的维修师傅学习新能源汽车保养、维修等技术。
今年5月,长寿区检察院、区教委、区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专门教育与观护基地衔接工作的办法》,明确对即将在专门学校结业的未成年人开展全面评估、分流观护、分类处置等工作,形成“入校矫治—出校评估—基地过渡—社会融入”的闭环体系,铺平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希望之路。
省内各级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