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赵红旗 刘潮杰 发布时间:2025-05-20 浏览次数:61
“目前,乡村旅游已经进入旺季,我有信心把民宿经营好,让游客吃得好,住得好。前些天,我通过文旅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既了解了有关食宿安全的法律法规,又掌握了安全技能。”5月12日,在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附近经营民宿的张某乐呵呵地说。
张某的感受,与淅川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民宿(农家乐)不规范经营行政公益诉讼案有关。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地,凭借丹江口水库“中原看海”、清代十里长街、“一脚踏三省”等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全县登记在册民宿、农家乐达60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今年年初,淅川县检察院为确保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自行构建了“民俗客栈类公共安全隐患法律监督模型”,对接市场监管部门企业登记库、卫健委卫生许可系统、公安机关流动人口数据库等6个信息平台,自动比对商户登记信息与行政许可状态,对“证照临期”“人证不符”等情形实时预警。在专项筛查中,模型发出红色预警217条,显示16.7%的民宿存在食品经营许可过期问题,45家客栈未办理卫生许可,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不足60%。
“这些数据暴露出多头监管中的衔接漏洞。”淅川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对模型比对出的民宿、农家乐开展走访核查,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食品经营许可证过期、无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的违法行为,部分民宿存在消毒柜形同虚设、生熟食混放等问题,遂立案调查。
4月2日,淅川县检察院分别向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建立“经营主体清单-问题台账-整改时限”的闭环管理机制,开展专项监督,加强日常监管,做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引导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经营。
相关行政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成立联合整治工作组,对环丹江库区8个重点乡镇的民宿、农家乐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先后督促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94家,卫生许可证104家,健康证83人,停止11人从事餐饮服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4次,培训人员1400余人次,重点商户的消毒记录、进货台账规范率从32%提升至94%。最新模型评估显示,辖区民宿证照不全率从22.5%降至2.6%,健康证持证率达98%。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节假日安全预警’机制,在黄金周等高峰时段前自动启动专项筛查,用法治力量守护游客食宿安全。”淅川县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马婉珍说。
(本报记者赵红旗?通讯员刘潮杰)
省内各级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