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义网 发布时间:2025-09-02 浏览次数:144
特殊任务淬炼出的革命伴侣
——老一辈检察人曾龙跃与周美德的故事
曾龙跃与周美德的合影
曾龙跃(右)与同事汪庆传在审讯现场用录音设备进行现场录音。
《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主题展览现场展出的资料。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同年11月5日,北平(今北京)市民罗德俊目睹了日军的暴行,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一封手书。手书中写道:“六月二十九日,日军即占领北京。从此,战事风云弥漫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枪杀奸掠,无所不至,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计……”短短148字,字字泣血,记录下了那段国仇家恨的历史,也道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苦难与哀愁。罗德俊将这封手书藏于妙应寺白塔塔尖的缝隙中,将其化作一封“时光漂流瓶”,等待着后人去发现。
1978年,妙应寺白塔重新修缮,文物专家在塔尖发现了这封手书。如今,“白塔手书”正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中展出。它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在距离白塔仅300多米的砖塔胡同86号院里,曾经住过两位老人——曾龙跃与周美德。他们既在白塔旁生活,仰望着纯洁与和平的象征,同时也以另一种方式与那段历史紧密相连。
曾龙跃和周美德是新中国检察事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都是由最高人民检察署(1954年9月更名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组建的“侦查处理日本战争犯罪分子东北工作团”(下称“东北工作团”)工作人员。半个多世纪前,他们作为东北工作团成员,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罪行进行了正义清算。
当时的东北工作团设立了三个侦讯室,负责不同战犯的侦讯工作。第一侦讯室主要负责侦讯日本军队系统的战犯,第二侦讯室主要负责侦讯在伪满洲国任职的日本军政警宪战犯,第三侦讯室主要负责侦讯伪满洲国汉奸。正在最高检举办的《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主题展览中展出的一幅照片,就记录了曾龙跃与同事汪庆传在审讯现场用录音设备进行现场录音的场景。
1950年,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的曾龙跃到最高人民检察署工作。1954年初,最高人民检察署从全国检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抽调200多人组建东北工作团,曾龙跃和周美德就是其中的两位。从1954年3月开始,到1956年6月完成,历时两年多,他们参与了对在押日本战犯的侦讯工作。曾龙跃在东北工作团负责侦诉和整理日本战犯的简报工作,他白天参与一线侦讯,与同事们一起梳理战犯的犯罪时间线,核实每一个关键细节。晚上还要整理侦讯记录、编写案件简报,确保每一份材料都逻辑严谨、事实准确。周美德是从上海市检察院被抽调到东北工作团的,因为曾经做过中英文翻译工作,所以在第一侦讯室主要负责速记、翻译以及资料整理工作。
在侦讯工作中,东北工作团的检察人员严格执行中央的政策精神,遵循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和严禁逼供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侦查活动。严格按照“每项罪的犯罪事实必须清楚;证据必须充分和确凿,并具有两个以上的证据;证据之间必须一致;犯罪的因果关系必须清楚,罪责必须分明;有关侦查的一切法律文书和法律手续必须齐全,具有法律效力”的“五项必须”定案标准,依法调查取证,遵循司法程序,审慎复核定案。根据在押日本战犯所犯罪行性质并全面衡量罪行危害程度和情节轻重,对45名罪行严重的战犯提起公诉,对罪行相对较轻或表现较好的1017名战犯依法作出免予起诉决定。
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曾龙跃等东北工作团的检察人员不仅对日本战犯的侵略历史进行了庄严清算,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检察业务工作经验,锤炼了忠于党、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依法公正办案的品格,体现了新中国第一代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
1956年,曾龙跃与周美德分别回到了北京和上海。在东北工作团并肩作战的那段岁月里,他们因对法治精神的共同坚守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份在工作中淬炼的情谊,后来也慢慢升华为相濡以沫的爱情。1958年1月2日,在北京前门附近的一所宾馆里,他们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一些东北工作团和最高检的同事们到场为这对新人证婚和庆祝。曾龙跃与周美德的儿子曾伟介绍说,婚礼上,同为东北工作团成员的陈式琴写下了“致龙跃和美德‘新婚誌禧’”的大红帖,还包括了当日参加婚礼人员的名字。这张“新婚誌禧”大红帖一直被珍藏至今,成为他们事业与爱情的见证。
1980年初,周美德被调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任教,在英文系教授英文。其间,她参与了“中英法律词典”的再版编辑工作。曾龙跃先后任最高检研究室编辑处干部、编辑处副处长、处长等职务,并参与中国检察出版社的筹备工作。
曾龙跃与周美德在2005年和2022年相继离世,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从未远去。今年4月17日,曾伟和部分最高检机关干部子弟到最高检座谈参观。座谈会上,曾伟转交了父母留下的一些与检察工作有关的历史照片和物品。
如今,站在妙应寺白塔下,昔日的战火痕迹早已被岁月抚平,周边成为热闹的历史文化街区。老人坐在藤椅上悠闲地晒太阳,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白塔上悬挂的铜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悠长的响声,满是安宁祥和的气息。而展厅里,“白塔手书”的字字泣血与侦讯战犯的泛黄照片遥遥相望,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铭记苦难、捍卫正义”的历史拼图。
传承,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代又一代检察人把“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不断融入到每一次办案、每一次民生守护中。从抗战的艰辛记忆到如今的和平盛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检察事业的披荆斩棘到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阔步前行,老一辈检察人穿越岁月的正义担当、映照历史的光辉信念,如阳光般永远明亮、永不褪色。
省内各级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