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聚焦

九万里风鹏正举——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实施四周年

来源:法治时报    作者:丁汀 陈敏    发布时间:2025-07-02    浏览次数:970

“通过!”5月28日上午,在热烈的掌声中,海南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促进条例》,6月1日起施行,为自由贸易港人才高质量发展搭建舞台、提供平台支撑。这是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4年以来,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第46件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46件法规中,条例21件、规定21件、决定4件,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亚港海岸派出所民警对海域进行治安巡逻。 记者 符传问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而制定的原则性、基础性法律,其标志性的亮点之一是赋予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权限。4年以来,海南坚持立法先行,推动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精准有效衔接,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和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推进、创造更好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法治轨道上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

创优法治环境

紧紧扭住自由贸易港立法这个关键担当作为

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为推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决议》,向全省发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的号召,为法律实施广泛凝心聚力。

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授予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才能将法律确定的重要原则和要求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出实效的具体制度措施,才能有力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1年9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实施后首批配套法规出炉——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信用条例》。其中3件法规的条文体量保持在30余条,另一件法规只有20条,“小切口”“立短法”突出了重点,实现立法的精准化。这种特点也是人大立法的重点。

“小切口”就是聚焦立法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增强立法的针对性、时效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切口”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成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的立法导向,更是创造自由贸易港良好法治环境的有力支撑。

4年以来,像这样的“小切口”“立短法”,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镶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个领域,有力保证了海南重大改革开放、自由贸易港建设于法有据——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破产程序条例》等一系列与市场主体息息相关的法规相继出台,加快构筑优良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

《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新支点,推进服务自由贸易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针对游艇产业的地方性立法,创新游艇租赁经营新业态,建设海南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

……

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立法是关键。省人大常委会着眼于加快构建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紧紧扭住立法这个关键担当作为,4年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

为坚持急需先立原则,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作为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紧贴美好新海南建设推进立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土地管理条例》为土地制度改革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的“小切口”立法预留制度空间,为处置“半拉子工程”低效用地提供海南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国有资产条例》健全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海南自由贸易港“三无”船舶综合治理规定》将有关政策措施转化为法规制度,为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提供法治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突出“海南特色、创新突破”,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首个药品进口便利化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进口便利化若干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取消进口药品通关单……

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进口药品、医疗器械政策自2024年12月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地以来,极大提升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能力的增强,凸显海南涉外法律服务水平的提升。海南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积极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海南国际仲裁院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而改制设立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截至今年3月,受理仲裁案件11731件,当事人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3月21日,中国种子协会与海南国际仲裁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由贸易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海南国际仲裁院三亚分院负责人表示,仲裁院为种业市场主体提供了高效的维权平台。

三亚市目前登记游艇超1400艘,形成“海上消费生态圈”。4月15日,“以三亚为支点,共建开放、创新、可持续”全国首个游艇产业生态圈倡议落地三亚,助力探索中国游艇产业国际化发展新路径。三亚邮轮游艇协会负责人表示,“游艇产业三亚倡议”对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治是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4年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抓住自由贸易港法明确的地方立法任务,制定了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企业破产程序条例、市场主体注销条例、征收征用条例等法规,作出有利于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公平竞争的制度安排;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立法,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社会信用条例、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若干规定、反消费欺诈规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紧扣海南省委重大改革推进立法,制定了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确保了儋州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一体化改革于法有据,等等。

如何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赋予更大的法规制定权限?在立法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调研,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急需,做好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健全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完善法规草案通过前评估机制,自觉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立法规律。加强特区立法,突出特区特色、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实际需要,对标国际标准,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注重“小切口”立法,“急需先立”,提高自由贸易港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确保每一项法规制度可执行、易操作、真正管用。

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决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

营商环境不仅要优化好,还要管好。

人大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这是海南践行使命、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之一。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自由贸易港法首批配套法规之一,对标国际高水平营商环境规则和国内先进经验,聚焦海南营商环境建设的堵点问题,从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作出规范,从法治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目标要求。为此,海南建立高位统筹推动的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为解决营商环境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海南方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了促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条例》,“立短法”聚焦主要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法规为医疗旅游先行区铺平“先行之路”。

据了解,万泉河畔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允许同步使用国外最新医疗药械的特许政策,吸引了众多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在乐城率先应用。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全国首家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和国际组织聚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开发园区。按照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要求,以立法促进先行区高水平开放。

好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阳光、空气、水和土壤,须臾不可或缺。

重点园区是自由贸易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海口江东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央商务区、文昌国际航天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南生态软件园和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老城科技园区等13个重点园区,充分利用制度创新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发展、创新发展。今年一季度,13个重点园区实现营收5913.99亿元,增长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南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35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35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一个全面开放的海南岛,日益成为全球企业投资的热土。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吸引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和民营企业500强企业代表,奔赴山海向星辰,海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再写共赢新篇。

4年以来,海南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坚持经营主体需求和群众满意度导向,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海南洋浦港稳定运行内外贸航线60条,形成了“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5月26日,洋浦港迎来第60艘国际船舶“源海泽达”轮,落户自由贸易港,持续刷新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美好图景;

海南首个水上反走私综合执法站海口市水上反走私综合执法站,通过高清摄像头、光电、雷达等系统,精确掌握岸线及海域的船只、人员的活动情况。该执法站负责人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贡献力量”;

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国际商事法庭、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二国际商事法庭、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司法作用。知识产权法院与行政主管部门、检察、公安、司法、仲裁调解机构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框架协议,构建司法审判、商事仲裁、多元调解、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4年以来,海南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加快了改革步伐。稳妥处理“管得住”和“放得开”的关系,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认真抓好“三无”船舶的清理整治,加强反走私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政法机关转变执法司法理念,积极推进执法司法办案方式改革,对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通过主动服务帮助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商务部日前公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海南推动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入选。

为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海南省委制定的《法治海南建设规划(2021—2025年)》,4年以来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的法治环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关于营商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海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护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

绿色长卷渐次舒展,琼州大地生机盎然。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提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实践证明,海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南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海南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浓墨重彩描绘自由贸易港生态新蓝图。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必须立法。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先行,用最严格的制度规定,为呵护生态环境筑起更加严密的法治防线。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和推动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举措,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我省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提升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制定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明确排污许可制度作为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地位,首次以立法形式将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保护税等制度整合衔接;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若干规定,聚焦应对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潜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进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若干规定,体现了自由贸易港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原则性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明确农田保护区、乡村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海洋发展区等功能分区的主导功能;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规定,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该项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工作提质增效;海南热带雨林是岛屿型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和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的出台,进一步推动国家公园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定全国首个河长制、湖长制地方性法规,全力对水资源、水生态进行监管……“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一系列法规政策既有现行政策的改革深化,也有不断创新探索,织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

海南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公布实施,在全国率先完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发证和GEP核算。世界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种,种群数量已从2019年的4群30只增长至7群42只。

全国首个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地方性法规,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先导性项目之一,形成具有海南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污染治理方案。

为了碧水清流源源不息,海南系统协同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项工作,完成全省19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六水共治”跨部门多、跨地域多,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保护生态环境永远在路上。《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各市县总体规划,明确了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和围填海控制线;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海南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有效深入。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日前,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气氛紧张而热烈,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省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执法与司法工作存在的关键问题,首次对“一府两院”开展同一主题专题询问。省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等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认真作答,接受人大询问。这是省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王下乡,是“诗和远方”触手可及之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美丽黎寨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热地之一。

从大气污染防治全链条工作机制到三亚市凤凰岛生态修复的断腕决心,从“六水共治”系统治水到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的全球性贡献,从黎村苗寨的“两山”转化路径到热带雨林深处的国家公园保护模式……一个个鲜活的海南实践,是讲述不尽的生态环境故事。

4年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制定出台一系列自由贸易港生态领域法规和不断完善的制度措施,推进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4年以来,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保护的“路线图”与“成绩单”,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海南的生动实践,向世界展现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范式新路径。

……

六月芳菲,琼州潮涌。6月5日,“加快核心政策落地的法治保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大海在会上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施行以来,已制定46件自由贸易港法规。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聚焦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人大将持续通过高质量立法,推动和保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凝聚法治力量。

4年大潮激荡,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九万里风鹏正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


  网编:黄宏峰
相关阅读 :

省内各级检察院:

省检察院 一分院 二分院 海口市院 三亚市院 儋州市院 三沙市院(三沙群岛院) 琼海市院 文昌市院 万宁市院 东方市院 五指山市院 定安县院 屯昌县院 澄迈县院 临高县院 昌江县院 乐东县院 白沙县院 琼中县院 保亭县院 陵水县院 龙华区院 美兰区院 琼山区院 秀英区院 洋浦区院 三亚城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