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检察院创新探索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融入机制——"小螺号"未检工作室开展"双效合一"普法志愿活动
作者:杨慧、罗亚丹
发布时间:2025-03-21
浏览次数:2511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工作要求,近日,万宁市检察院"小螺号"未检工作室联合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展了一场“春季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创新性引入涉罪未成年人担任普法志愿者,通过司法社工专业介入,实现法治宣传与未成年人帮教的双重效能。

活动现场
干警与司法社工团队运用优势视角理论,针对涉罪未成年人沟通能力、法律认知等优势项设计培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工作方法,帮助其完成从“违法者”到“普法者”的认知重构,在司法社工的个案管理服务框架下,对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会技能培训,让其以普法志愿者身份参与社会实践。涉罪未成年人在检察官和司法社工督导下,运用习得沟通技巧,通过“案例故事化讲述+情景互动问答”的方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等法律知识转化为生活化语言,特别是在新型毒品识别环节,他们结合禁毒宣传册,引入生活场景的一些经历,引发群众共鸣,不少群众主动要求将宣传册带回家中与家人一起学习。据观察记录显示,每个志愿者在一小时活动时间内实现了不少于9次有效问答互动,社会功能得到修复。这种沉浸式帮教模式,让罪错未成年人在普法服务中重构自我认知,通过社会正向反馈获得改过自新的内驱力。


未成年志愿者发放宣传手册
此次活动共发放普法资料300余份,覆盖商户53家,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志愿者在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等维度得到有效提升,燃起回归社会、重新出发的希望之火。
网编:叶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