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察动态

检评《第二十条》| 王丽:面对群众对公正的期待,要心存敬畏久而弗懈

    作者:王丽    发布时间:2024-03-18    浏览次数:452

头图.png


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向观众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检察官要用真正的公平正义去回应每一位老百姓的诉求,去回应他们的情感和最朴素的期待,让天底下每个人都明白,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这也引发了众多检察同仁的思考。

以下是万宁市检察院书记员王丽在观影后的感想。
2月22日在单位安排下,全体干警观看了《第二十条》,看完这部影片,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影片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法条,在情与理、人文关怀与刚性法条的平衡求索中,探寻“什么是公平正义”的真正解答。电影中,我们看见百姓与法律、情理的博弈,看见我们内心对正义的渴求,原来在生活中,正义从未被遗忘,我们对此从未失语。电影结束,灯光亮起,我见到一张张相熟的脸庞,似乎心灵相通诉说着什么,却又无法准确的表达,那未曾言说的,或许关于光、关于善良、关于正义、关于良知、关于希望…

对正当防卫的判定

曾有模糊的边界

 二十条1.jpg

《第二十条》中面对长期凌辱自己与残障妻子的村霸刘文经,村民王永强在刘文经扬言要砍死自己并去车上拿刀时,奋起反击,却面临着可能会被以故意伤害致死起诉的法律风险,而他深陷绝望与痛苦的残障妻子郝秀萍只能以跳楼来为丈夫讨公道。

见义勇为却被判刑的公交车司机张贵生在最后一次上访途中遭遇车祸,其未成年女儿将历年来为给父亲讨还公道、寻求公平正义而手写的申诉材料撕碎,痛哭着向韩明发出灵魂拷问:“我爸有罪吗?对他的判决公平吗?”

检察官韩明之子韩雨辰因阻止校霸欺凌弱小反倒被告要被拘留,父母为了他的学业与前途,到处找人寻求和解,希望韩雨辰能够向校霸道歉。韩雨辰从一开始坚持自己是为正义出手,到后来是非观和正义感被混淆,面对小混混的殴打已经不敢还手了,因为他不确定会不会再给家庭惹来麻烦。

每一条故事线的进展与交汇不禁让我们将自身代入到电影情境中:见义勇为是否真的有代价?当我遇到危险时会有人挺身而出吗?难道只能用生命来换取公平正义吗?这三条故事线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正当防卫”的判定在现实案件中有着模糊的边界。诚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受司法惯例束缚,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事实、证据认定较复杂。“死者为大”“杀人偿命”社会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适用。



法律不是刻板条文

刚性法律也内含柔性

 二十条1.jpg

以2018年最高检直接指导下办理的昆山反杀案为风向标,司法机关近年来依法办理了赵宇见义勇为案、河北涞源反杀案、浙江盛春平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让这一“沉睡”条款被唤醒,鼓励民众见义勇为,支持受侵害群众敢于正当防卫,同不法侵害作斗争。法律不是刻板的条文,刚性的法律也内含柔性。在人性与法律产生冲突时,法律展现出的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第二十条》中对法律内核中蕴含的人性、道义、自由、平等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充分展现了法律在面对弱势群体时的柔性与关怀,展现了在正义与良知面前法律条文强度之外的温度。

电影落幕,而“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的回响却时时在耳边萦绕,剧中人物付出血与泪的代价换取来的公平正义更显分量。在现实的检察工作中,行为的界限不一定那么明确,罪与非罪也并非那么分明,比查明事实真相更需要关注的是,我们要以怎样合情合理的方式来实现公平与正义。


面对群众期待

要心存敬畏久而弗懈

 二十条1.jpg

相较寄希望于像吕玲玲般检察官们的执着与抗争,我们更应该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时严把证据关,以证据为核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确保证据体系完整性,提高指控犯罪的精准度;

相较于依赖像韩明那般在多维因素刺激下的“觉醒”,我们更应该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审查案件,不能将法律的客观专业与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割裂开来;

相较于办案时注重套用法条、参考既往判例的做法,我们更应该多多兼顾法、理、情三者的关系,在抽象的法条之外关注到案例中那些鲜活的人与事,多多思考案件办理会给社会、给未成年人、给当事人传递出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面对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最朴素的期待,我们必须心存敬畏,久而弗懈。

  网编:叶喆
相关阅读 :

省内各级检察院:

省检察院 一分院 二分院 海口市院 三亚市院 儋州市院 三沙市院(三沙群岛院) 琼海市院 文昌市院 万宁市院 东方市院 五指山市院 定安县院 屯昌县院 澄迈县院 临高县院 昌江县院 乐东县院 白沙县院 琼中县院 保亭县院 陵水县院 龙华区院 美兰区院 琼山区院 秀英区院 洋浦区院 三亚城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