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0 浏览次数:5428
|
|
“张检察官,我认识你,是你为我那夭折的孩子讨回了公道……”2015年5月20日,检察官老张来到社区走访,巧遇一中年女子。女子口中这席话令他回想起多年前办理的一起渎职案件。 2006年3月,一个三岁的孩子在一小诊所里因误诊身亡,公安机关控制了没有行医资格的刘刚。 得知这一重大事故线索,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检察院检察官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诊所附近社区里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几年,也没人好好管管,不出事才怪。”检察官立即意识到这后面可能存在渎职犯罪。 王文强是这个辖区管理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检察官立即找到他。但王文强却一脸无辜:“刘刚在那边实在太隐蔽,我平时确实没有发现,也没有谁来反映过,要不,我早就向上报告取缔了。” 王文强所说是真的吗?检察官来到该诊所边的小巷,挨家挨户问了起来。 “前年还出过大事呢!一辆‘120’急救车从这里拉走了一个人也不知道是死是活。”一个店主悄悄告诉了办案检察官:“‘120’那么大的动静,地球人都知道。” 这一线索,完全超出了检察官的意料。在看守所里,刘刚承认,两年前确实有一位年轻人出现了青霉素过敏:脸色苍白、呼吸困难、浑身抽搐,报“120”后才抢救过来。事后,年轻人向自己索要了近万元的赔偿。提到王文强,刘刚交代道,接到附近居民的报告,王文强和另一名工作人员的确来诊所找过自己。 只要能够证实当年发生的事情,就能让王文强低头。可这年轻人是谁?被送到哪个医院抢救了?现在又在哪里? 抢救医院、发病症状、年轻人姓名,成为弄清这个两年前事实的关键词。 到“120”急救中心“大海捞针”!面前如小山那么高的出诊记录让人眩晕,但除了翻阅以外别无他法。还好,检察官终于翻到了符合条件的记录,有了车号、司机、出诊医生信息,最重要的是,病人被送往了无锡市广瑞路锡山人民医院。 在医院抢救登记中查找时按症状来找。根据“120”出诊医生描述的症状,检察官从记录中逐一筛查,找到了当时的抢救记录。“当时情况很危急,要是晚个十来分钟,人肯定就没了。”负责抢救的医生感叹道。 可遗憾的是,转危为安后,年轻人匆匆离去,登记簿中只有一个姓名,事情没有想象中顺利。凭着这个姓名,检察官在户籍信息中,对姓名、性别和大致年龄的一番筛查,确定了一条最吻合的信息,联系上了苏北某县公安机关。只是,因其多年在外、行踪不定,只找到一张这位年轻人很多年前拍摄的照片。 怎样才能找到这位年轻人呢?检察官一边联系公安机关协助,一边拿着这张模糊的照片在年轻人逗留过的地区开始了针对性走访。 几天后,一个信息传了过来:公安机关在治安行动中抓获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有不少是这位年轻人家乡的人。审讯时,问他们是否知晓照片中的人,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摇头。如此寻找也找不到这个关键的年轻人,检察官们正在想要不要换个思路继续寻找,就在此刻,民警来电话了:“有人说他想起了一件事……” “我听一个‘哥儿们’说过,两年前他陪别人去过一个诊所讨‘说法’,那人好像也是因为误诊差点丢了命。” 在看守所里,检察官通过这个人,又辗转多次,终于得到了那名年轻人的联系方式,弄清了两年前那次事故的来龙去脉。 当这些证据摆在面前时,自知难辞其咎的王文强不再抵赖。 2006年6月27日,刘刚因犯非法行医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5000元。 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王文强,本应负有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职责,一旦不好好履行职责,就会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巨大损害。2006年7月20日,经无锡市崇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王文强因犯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 |
省内各级检察院: